完成人
张文清

张文清,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2018-2022年任教育部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9年获上海市育才奖;

2018年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主要成员;

2017年获第一届张江树教学名师;

2015年获山东省泰山学者;

2011年获宝钢优秀教师;

2005年获上海市科教系统三八红旗手;

2004年获上海市曙光学者;

2013年、2017年、2022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次(第1完成人);

2009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第2完成人);

200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1. 项目进行前期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全面负责本科化学类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建设工作;

2. 项目进行后期担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人才培养,全面领导和统筹学院教学科研资源,推动一流专业建设和课程思政等育人工作;

3. 担任应用化学专业责任教授和教育部本科一流课程负责人,领导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改革创新,指导课程教学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4. 领导首批100家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建设、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学院建设、教育部工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教育部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教育部工科化学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参与教育部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等;

5.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10余篇有关我国化学类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等经验总结的教学论文。

朱为宏

朱为宏,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

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1完成人);

2020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完成人);

2017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1完成人);

2016年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5年获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 项目进行期间先后担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副校长。主导化学学科和人才培养大讨论,规划项目的总体建设,明确人才培养理念,制定确人才培养定位,传承华理大学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特质,依托化学、化工、材料三个一流学科群,做好“化” 时代特色人才培养

2. 承担教育部新工科项目,担任新工科专业“精细化工专业”责任教授,负责专业总体建设,组建师资队伍,构建课程体系,搭建专业实践平台

3. 负责《科技英语》、《工业化学与工艺》等课程的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

4. 指导20余名学生科研创新实践活动。

夏玮

夏玮,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分析化学党支部支部书记。

2022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完成人);

2018年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主要成员;

2018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3完成人);

2016年获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三等奖;

2013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5完成人);

2013年获华东理工大学"课堂教学风采杯" 授课大赛二等奖;

200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完成人)。

1. 参与国家级一流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参与专业改革,建设专业实验;

2. 协助完成了国内首个理科中俄联合国际专业认证,参与建设了教育部工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和教育部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发学科交叉化学实验项目2项;

3. 创建奉贤校区天然产物教学科研基地,负责学院生物创新平台,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和毕业论文;

4. 负责上海市重点课程、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课程《谱学导论》,主讲《分析化学》、《实验化学》等本科课程,积极参与课程建设;

5. 发表5篇有关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论文。

罗千福

罗千福,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系系主任。

2022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3完成人);

2021年获华东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完成人);

2020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共同完成人);

2018 年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主要成员;

2018年获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教学贡献奖;

2016年获华东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第1完成人)。

1. 项目进行前期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负责《有机化学》等课程的日常运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等全面工作;

2. 项目进行后期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系副主任、主任,致力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强理工融合,落实专业质量建设,帮助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顺利过国际认证和获批国家一流专业;

3. 作为《有机化学》"国家精品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骨干主讲教师,参与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主持有机化学创新示范课和虚拟仿真上海市重点课程的建设;

4. 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华东赛区二等奖及第13届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

5. 组织开展全国"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和"化学改变生活"系列创新实践活动,指导多名同学获省部级和国家级竞赛奖励;

6. 编译《有机化学》等教材和学术专著,发表教学教研论文10余篇。

徐首红

徐首红,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2022 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4完成人);

2020年获"东岳药业"研究生奖教金;

2018年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主要成员;

2017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均为第6完成人)。

1. 全面负责学院本科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创新工作,负责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基地建设;

2. 担任中俄联合国际专业认证国际专家,完成国内首个理科中俄联合国际专业认证,负责认证的前期调研、方案设计、过程准备、现场考察完成和总结推广等的组织领导工作;

3. 负责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领航学院建设;

4. 领衔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计划申报、建设工作;

5. 领导教育部工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完成实验仪器管理、实验教学管理一体化信息化建设;

6. 发表教学教育改革、理科专业认证经验总结论文10余篇。

徐志珍

徐志珍,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教务处副处长。

2022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一等奖(分别为第1、5完成人);

2022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第3完成人);

2021年获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

2021年获上海市育才奖;

2020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教材奖一等奖(第1完成人);

2018年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主要成员;

2018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完成人);

2014年获宝钢优秀教师。

1. 项目进行前期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化学系系主任,负责无机化学教研组和化学系的日常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

2. 项目进行后期担任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负责本科教学运行工作;

3. 作为教育部本科一流课程和上海高校优质混合式在线课程《无机化学》负责人,负责课程主讲和课程建设。该课程同时也是国内高校首门"慕课西行"同步课堂课程,成功探索了柔性援疆新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4. 组建了跨校跨区域的无机化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主持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5. 参与本项目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改革创新、课程教学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项目教学计划的运行和实施等。

6.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10余篇有关我国化学类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等经验总结的教学论文。

盛骞莹

盛骞莹,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

2022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10完成人);

2019年获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2021年获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2018年获华东理工大学"模范班导师"称号。

1. 负责分析化学教研室相关课程的日常运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等全面工作;

2. 作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分析化学》的骨干成员,参与分析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慕课建设及课程思政建设;

3. 作为教育部工科化学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骨干教授,参与虚拟教研室的维护、管理等工作;

4. 主持2020年华东理工大学教师思政和师德建设研究项目《在分析化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思政育人的创新机制与举措》;

5. 以第一作者在《大学化学》发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3篇。

刘金库

刘金库,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教务处副处长兼工程创新实践中心主任。

2022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6完成人);

2021年获全国仿真教学大赛一等奖;

2020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第五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完成人);

2018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分别为第9、3完成人);

2017年获华东理工大学教书育人奖。

1. 项目进行前期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协助本科教学管理工作;

2. 项目进行后期任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兼工程创新实践中心主任,负责学校本科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工作;

3. 作为课程负责人主讲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3门上海市重点课程和2门校级思政改革示范课程;

4. 撰写教育类专著《我用人生讲化学》1部;

5. 入选国家科技部首批创新创业导师候选人,创办"化学改变生活"创新实践活动和"智能实践,跨界创新"创意劳动大赛;

6. 主持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4项;

7. 在全国、上海市、兄弟高校等地做教育教学相关报告近60场;

8. 以第一作者在《化学教育》、《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化工高等教育》期刊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

胡坪

胡坪,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2022年获第二届全国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竞赛特等奖;

2022年、2018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分别为第7、5完成人);

2018年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主要成员;

2018年获宝钢优秀教师;

2017年获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教学贡献奖;

2017年获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优秀任课教师一等奖;

2014年获华东理工大学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1. 项目进行前期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负责《分析化学》等课程的日常运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等全面工作;

2. 项目进行后期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育部工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和教育部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两个国家级教学平台主任,负责中心的管理与建设;

3. 负责上海市精品课程《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的授课和课程建设;

4. 主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分析化学》第七版和《仪器分析》第五版,两本教材均被评为"首届上海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21年),累计销量均超过百万册。主编其他本科生教材和教学指导书4本;

5. 指导本科生学生开展的基于分析仪器制造的精准医疗项目分别获得2019和2020年上海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和银奖;

6. 发表分析化学及实验化学教学改革论文10余篇。

沙风

沙风,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

2022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8完成人);

2021年获首届"智慧树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示范案例本科赛道"卓越奖";

2021年获第四届华理"校园新星"------教学新星;

2021年获华东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1完成人);

2018年、2021年获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本科教学贡献奖2次;

2018年获第三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8年获"上海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2017年获华东理工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邀请赛一等奖。

1. 负责《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等课程的日常授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2. 拍摄制作了多个节段的有机化学课程思政视频,登陆"学习强国"APP平台,后又登陆人民网"公开课";

3. 所设计的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入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选编"(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随后将"四步法"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拍成视频介绍,登陆"学习强国"APP;

4. 参编《有机化学》第三版(第七章)、《有机化学习题精讲及解答》的编写;

5. 近三年受邀在全国学术研究、课程建设研讨会上作报告(11场);

6. 以第一作者发表与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等相关的教学改革论文1篇。

王成云

王成云,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精细化工系系主任。

2022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9完成人);

2014年获华东理工大学"模范班导师"荣誉称号;

2012年获华东理工大学"育英"奖;

2010年获华东理工大学"优秀班导师"荣誉称号;

2008年、2009年、2011年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三等奖(分别为第2、2、3完成人);

2006、2007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均为第2完成人);

2008年获华东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第2完成人)。

1. 主要负责完善化学类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协助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参与一流专业建设;

2. 负责《精细化学品化学》的日常授课和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3. 协助学院本科教学运行管理和本科生招生管理工作,参与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协助教育部工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等;

4. 发表与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等经验总结相关的教学论文3篇。

刘洪来

刘洪来,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2019年获宝钢优秀教师;

2018年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负责人;

2017年、2009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分别为第2、3完成人);

2015年获第十四届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

2011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1完成人);

2009年获评上海市领军人才;

2005年获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 项目进行前期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育部工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2016-2021),布局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设施建设、课程建设,完成实验仪器管理、实验教学管理一体化信息化建设;

2. 2006年起任上海市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领导组织上海市各高校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研讨和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

3. 担任"化学专业"责任教授,全面负责专业建设,完成国内首个理科中俄联合国际专业认证,化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4. 上海市精品课程《实验化学》负责人。

孟庆鹏

孟庆鹏,华东理工大学讲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2016年获上海市育才奖;

2011年获上海"世博先锋行动"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10年获上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1. 负责学院学生工作:涵盖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团建、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就业创业指导等;

2. 自2007年参加辅导员工作以来,一直与团队积极探索进阶式理工融合型化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

3. 立足"化学"一流学科建设,按照 "三圈三全十育人"的育人体系设计,深入贯彻落实课程思政"三进",把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即"专、思、创"三者有机融合;

4. 2018年与学院教师联合推出"化学与艺术"课程,打破专业隔阂,推进学科融合,通过"化学堂"交互式培优平台的不断优化,实现了青年学生中优秀典型的高浓度、高品质、高层次成长。